2004年亚洲钢铁业喜大过忧

2005-01-20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查看历史数据
    中日两国的钢铁业者都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中获益。2004年日本钢产量达到1.14亿t,创下日本粗钢产量第2个高峰年。日本钢厂将增产归因于与中国相关的直接需求旺盛,日本在中国投资建立制造业生产基地,所需汽车板和特殊钢棒材等钢材产品都需要从日本国内进口。况且,与中国相关的间接需求也十分强劲,由于中国贸易增长因素的带动,国际贸易量剧增,有助于日本造船业得以保持景气,相应对船板需求量大增。
    日本国内钢材价格反映出国际行情的变化。2004年东京市场冷轧薄板价格上调了20000日元/t(191美元/t),达到86000日元/t;同时钢筋价格提高了26000日元/t,升至创纪录的71000日元/t。
    日本钢厂供应紧张出现在2004年3季度,新日铁公司承认,为了供应中山制钢公司和中部钢板公司,不得不外购板坯。很快JFE集团也为供应韩国东国制钢公司板坯而付出代价。日本钢厂压缩出口规模,优先供应国内用户,但这显然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就是由于钢材货源短缺,11月份决定临时性中断汽车生产。铃木汽车随即也宣布停产,而丰田汽车则表示,从韩国POSCO公司外购汽车用钢。住友金属工业公司作出反应,决定在其鹿岛厂新增酸洗镀锌设备,新产能将在2006年末投产。
    然而,未来中国仍是日本钢铁业者关注的焦点。2004年8月份,日本JFE集团宣布正与中国大钢铁集团商讨在中国广东省合资新建联合钢厂的可行性。JFE称,一切尚在研究之中。
    韩国2004年国内钢需求量为4660万t,同比增长3%,而其粗钢产量仅增长2%,为5440万t。韩国钢材进口量为750万t,增长20%。这还不包括1730万t韩国单轧厂所进口的钢材,单轧厂如东部制钢公司进口的绝大部分都是热轧卷,主要是从日本进口,用以生产冷轧卷和涂层产品。
    2004年韩国钢铁业发生的最为重要的事件莫过于早先破产出售的韩宝钢铁公司由韩国短流程钢厂INI钢公司和现代钢铁公司共同组成的财团接管。INI钢公司和现代钢铁公司很快就宣布计划,要完成韩宝公司唐津厂原先未能完工的生产线建设工作。INI钢公司和现代钢铁公司同属于现代汽车集团,现代汽车集团主席在2004年10月底参观唐津厂时宣布,将在韩国建立属于自己的钢铁联合企业。
    2004年中国台湾粗钢产量为1800-1990万t之间,由于受到炼钢产能增长缓慢的限制,当地已经保持了若干年这一生产水平。然而,产能瓶颈很快就将被打破。中钢公司控股45%的中龙钢公司将在台湾岛西北部新建200万t炼钢厂,该项目已于10月份得到批准。此外,义联集团宣布以台湾南部建设800万t炼钢厂,台塑集团更是要在台湾西北部建产能高达1400-1500万t大型钢厂。此外,烨联公司在中国大陆设立的30万t冷轧厂已经从去年10月份开始试运行。
    同样,2004年东南亚国家的钢厂也受到中国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享受到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受到废钢、板坯涨价造成的成本困扰。况且,东南亚用户抵制钢厂提价的呼声日渐高涨。印度尼西亚总统和议会大选,使得国有企业喀拉喀托钢铁公司的扩建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该公司曾有意将炼钢产能扩大到500万t。印尼政府还调整了现有板材进口关税,此前印尼对进口热轧卷和冷轧卷实行零关税,而彩涂板和镀锌板进口关税则高达15%。
    实际上,2004年全年几乎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出现过钢铁贸易问题。例如,钢材下游企业由于从海外得不到价格更低廉的方坯和棒材,因此迫使马来西亚政府实行为期6个月的禁止国产方坯棒材出口禁令。
    泰国政府在2004年9月份决定恢复对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热轧卷加征反倾销关税,而在3月份为缓解当地热轧卷供应短缺,应沙哈维利亚钢工业公司和Nakomthai带钢公司的要求暂停征收反倾销关税。沙哈维利亚公司雄心勃勃拟订了一个分5期扩大产能计划,希望到2019年年产钢量可达到3000万t,成为举足轻重钢铁联合体,但扩建计划还有待泰国政府批准。
    在菲律宾,伊斯帕特公司接管了已破产的菲律宾国家钢公司,更名为GSI公司。
    据经合组织(OECD)钢铁委员会预测,2005年以中国为首的亚洲用户将消费全球54%的钢材产量。亚洲粗钢产量将占全球总产量的49%,并且还占31%的全球钢材出口量,46%的钢材进口量。OECD指出,1998-2003年间,全球粗钢消费量从6.79亿t升至8.54亿t,增长了25.8%。而中国作为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其消费量的增长量占到全球总计消费增量1.75亿t的70%。
    与此同时,全球粗钢产量从7.77亿t升至9.64亿t,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亚洲,特别是中国粗钢生产快速增长的贡献。中国粗钢产量从1998年的1.28亿t提高至2003年的2.32亿t。1998-2003年的5年间,全球粗钢消费量和产量的增幅均超过了全球GDP的增长(全球GDP同期增长了19%)。
    OECD的数据还反映出1998-2003年间国际钢铁贸易流向的变化,亚太地区进口量增长5800万t,其中包括有3000万钢材是销往中国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家,1998年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使其成为海外钢材的主要出口目的市场。然而,之后到2003年年底的5年中,进口量减少了29.3%,从1998年的4800万t降至2003年的3400万t。包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内的东欧国家1998-2003年钢材出口量增加了45.5%,从4400万t升至6400万t,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向美国和中国出口。
    对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家,OECD估计,2005年钢消费量将提高至1.33亿t,与2003年相比增加1200万t。粗钢产量达到1.27亿t,比2003年增长5%;钢材进口量3900万t,增长14.7%。该地区钢材出口量预计为1500万t,低于2003年的1800万t。
    
    
    
    

[更多详细数据,请使用钢联数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