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Fortescue视中国铁矿石业务为命脉

2006-12-13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查看历史数据
    澳洲金属集团Fortescue Metals Group(FMG)运营总监Russell Scrimshaw接受本社专访时表示,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地产开发商、汽车和机械制造业的钢材需求增长强劲, 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继续作为FMG公司铁矿石出口的命脉所在。
    Scrimshaw称, FMG的未来与中国市场息息相关。如果存在着与中国方面开展合作或建立合资企业的机会, FMG会予以积极考虑, 因为公司明白双方的合作将是长期的。FMG期望能够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
    再过一年多一点时间, FMG在西澳洲皮尔巴拉(Pilbara)地区的铁矿石新项目将投产。
    Scrimshaw透露, 皮尔巴拉铁矿石以及基建项目将于08年首季投产, 该项目肯定能够在多年内持续供应充足的铁矿石, 投产首年的产量预料可达4,500万吨, 将全部出口亚洲地区, 其中的绝大多数将被运往中国。
    Scrimshaw指出, 与其它澳洲铁矿石或国外铁矿石相比较, 皮尔巴拉铁矿石存在着许多竞争优势。这是因为皮尔巴拉铁矿石的生产成本属于全球最低廉的10%之列, 得益于矿区离港口仅10公里, 以及矿脉地层浅, 因此可以采用露天开采而没有必要进行爆破作业。
    FMG拥有的所有铁矿石资源均位于皮尔巴拉。
    Scrimshaw进一步表示, 另一方面, 与其它主要国际铁矿石生产地相比较, 从澳洲出发到中国的铁矿石海运费率最低。澳洲至中国的每吨铁矿石运费仅55澳元, 而南非至中国是67澳元、巴西71澳元、印度则更是高达76澳元。
    此外, Scrimshaw还指出, 皮尔巴拉铁矿石品位属于最高等级, 所要求的精炼投入很低。皮尔巴拉赤铁矿是铁矿石产出率最高的原料, 其品位在中国市场极具竞争力。因此开采出来的赤铁矿等级已经达到销售级别, 不必需要浓缩加工过程。
    Scrimshaw再度强调指出, 公司对与中国钢铁厂商开展战略合作继续持开放态度, 并且已经将皮尔巴拉项目的相当数量建设合同转让给中国厂商。
    他举例称, 皮尔巴拉项目的800节火车车厢购自中国, 中国鞍山钢铁公司则为项目提供了绝大部分铁轨, 而许多运输设备则是在中国大连制造。因此皮尔巴拉项目本身已经向中国公司提供了大量商机。
    不过他也承认, 上述合作也为FMG公司节省了一半左右的费用。
    Scrimshaw透露, 武汉钢铁最近与FMG公司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的铁矿石承购协议, 每年最多采购200万吨, 即皮尔巴拉铁矿投产首年预期产量的4.4%。此外, 协议还规定, 一旦FMG提高产量, 武钢的铁矿石购买量也将随之相应再增加最多500万吨, 价格则?考年度国际铁矿石供应基准价。
    此外, 他表示攀钢集团也签署了类似的铁矿石购买协议, 但没有透露细节。
    Scrimshaw表示, 目前FMG并未?与主要国际铁矿石生产商与消费者双方的年度合同基准价格谈判, 但随着FMG的迅速成长, 不排除在将来也直接?与谈判的可能性。
    目前每年国际铁矿石合同价谈判中的供应方主要由澳洲的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为代表。中国方面的谈判团则由宝钢牵头。有媒体报道称, 07年度的价格谈判已经开始。
    Scrimshaw指出, 专家估计07年的铁矿石价格还会上涨5-10%。
    Scrimshaw称, 长期以来, 西方世界都没有正确判断中国的发展, 只有中国政府自己的判断才更接近实际。外界对中国发展速度的低估已经持续10年, 而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却总是年复一年地出乎外界意料。
    FMG皮尔巴拉矿区总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 拥有约24亿吨铁矿石资源, 当中11亿吨集中在不到10%的区域内。该项目的总融资额目前已升至32.7亿澳元。
    Scrimshaw称, 花旗集团主持了FMG的公开招商引资过程, 中国也有一家公司?与竞标, 但公司最终选择了Leucadia Investment公司。原因是这家公司是一家上市投资基金, 既非钢铁企业, 也不是贸易商, 因此它们对于公司决策的影响不存在倾向性。Leucadia Investment公司是皮尔巴拉项目的主要投资者, 目前持股比例在40%不到一点。公司筹措项目资金的原则是确保对资源的控制权, 因而让一家行业外的投资者取得主要股东地位。
    他表示, 在主要投资者的选择中, 公司考虑了多方面利益的平衡。如果选择一家贸易商作为主投资者, 钢铁厂商不会高兴; 如果选择一家日本钢铁商, 则中国钢铁商不会高兴; 因此公司最终决定选择一家不相干的基金作为主投资者, 这个基金已经存在35年了, 而且还是上市公司。
    他指出, 这样的安排使得公司不致于像先前的一些公司那样, 让自己处于弱势谈判地位, 从而最终沦落为行业大腕手中的工具。(路透社)

[更多详细数据,请使用钢联数据]

相关文章